主殿繪畫的基本理念

聖堂中殿有四面有壁畫的牆面:兩側側壁,祭壇圓拱的拱面及背牆。祭壇圓拱的牆面主要是天主聖城的畫,以及天上耶路撒冷的城牆,旁邊連接兩座塔。在寶藍色底上以明亮赭石所題寫的字,都指出所有繪畫的基本思想,也是整個教堂壁畫的主題:「這就是天主與人同在的帳幕,他要同他們住在一起」(默二十一3)。這裡所描述天主與人同在的思想,可溯源到舊約。以色列的天主子民聚集之地 – 也是與天主相遇之處 – 在曠野流浪時是「相遇的時刻」,後來是耶路撒冷聖殿,在「祂的城市」和「祂的居所」,以色列人慶祝並經驗天主很有幫助的臨在。在教堂後面,正門上方大拱型窗上的牆上,象徵性地表達了跟舊約的關係。天主在西乃山顯示給梅瑟祂要與人同住的計畫:「要留神按照在山上指示給你的式樣去做」。圓拱前拱面所呈現的似乎是,梅瑟在計畫中看到天上的耶路撒冷。舊約和新約的教堂建築就在其上。
對耶穌和新約初期教會,聖殿也是聖所和「父家」。但是現在又多了一個新層面:耶穌自己透過祂的死亡與復活,成了與天主相遇和天主臨在最終和普世之處。因此福音稱祂的身體為真正的聖殿,而保祿繼續談到教會是以基督為首的奇妙奧體。因此所有信眾一起成了「生活天主的神聖宮殿」。那麼祂臨在的地方其實是教會,基督的最初聖事,新約的天主子民。這些子民聚集一處,聆聽天主聖言、祈禱、領聖體,使教堂建築又重新變成與天主相遇的地方。這裡是循環接合之處。因此「天主與人住在一起」成了天主與人類歷史的象徵。
在祭壇圓拱的兩側是聖本篤和他的妹妹聖女思嘉,兩位本篤修會的會祖。聖本篤在北側,同時率領著北(左)側壁上的眾聖人隊伍。相對應的是眾聖女的隊伍到聖思嘉為止。兩支隊伍都以棕梠樹枝裝飾,象徵這些聖人聖女持續發酵到現在的生命。在修會會祖下,有一側是聖伯多祿,另一側可以看到梅瑟手持十誡石板。伯多祿和梅瑟兩個人又在教堂側壁上各與一系列人物相接: 梅瑟、四大先知系列 – 達尼爾、厄則克爾、依撒意亞、耶肋米亞;伯多祿、四位聖史系列 – 瑪竇、馬爾谷、路加、若望。